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設計 » 民族服裝女裝照片

民族服裝女裝照片

發布時間: 2021-08-17 15:20:25

⑴ 急求代表民族特色的衣服圖片 越多越好拜託各位了 3Q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fr=&pv=&word=%C9%D9%CA%FD%C3%F1%D7%E5%B7%FE%CA%CE%CD%BC%C6%AC&z=0&fm=rs3&rst=0 少數民族服飾 中國少數民族服飾 貴州少數民族服飾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 少數民族卡通圖片 民族服飾圖片 少數民族舞蹈圖片 少數民族 民族服飾 少數民族服裝

女裝民族風系列服裝,那款最好看求圖和連接

網路或淘寶搜 裂帛

⑶ 求56個少數民族的服裝圖片(漫畫版)

可以用這一套,不過不是漫畫:1999年10月1日,代表56個民族歡樂祥和、共慶祖國生日的"民族大團結"郵票在國慶50周年大慶准時露面。「民族大團結」郵票全套共56枚,每枚代表一個民族,全套56枚印製在一張整版上,總共面值44.8元。據了解,這套郵票從創意到生產完成歷時10年,在中國郵票發行史上絕無僅有。郵票印刷局曾為此套郵票專門成立了「9956工程」(即1999年56個民族大版票)領導小組。郵票設計者、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周秀清教授與其女金向歷時一年多完成圖稿設計。99年2月,北京郵票廠正式開機印製。這套以「盛裝歌舞為主、兼顧民俗」的「民族大團結」郵票,創造了多項「第一」:涉及人員之多、歷時之長,在中國郵票史上是第一次;一套郵票56枚印在同一版上,也是中國郵票史上第一次。另外,這套郵票的枚數也創下了世界紀錄。http://pic.news.mop.com/cz/2006/1120/134320977.shtml
比較可愛的有這套: http://www.vectorchina.com/showcpic.asp?id=230&aid=49

哪裡有民族舞蹈服飾的圖片

民族舞蹈服飾的圖片請參看:
http://images.google.com.hk/search?q=%C3%F1%D7%E5%CE%E8%B5%B8%B7%FE%CA%CE&opt-image=on&client=aff-360hang&hl=zh-CN&ie=gbk&biw=444&bih=491&sei= hjO7TummMojnmAXCi-HpBw&tbm=isch
http://image..com/i?word=%C3%F1%D7%E5%CE%E8%B5%B8%B7%FE%CA%CE&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pn=0

⑸ 各少數民族的服飾和活動(最好有服飾圖片)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0、納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還有「蒙撒」、「蒙撒禪」、「對撒」、「漢撒」等自稱。解放後統稱為阿昌族。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13、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僳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14、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在北緯52度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至今仍有鄂溫克人的腳印與炊煙,其定居點便是有「北極村」之稱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獵人村。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15、鄂倫春族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清朝以前,人們一般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鄂倫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17、門巴族

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自稱「白伙」、「白尼」、「白子」等,漢語意為「白人」。1956年,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白族。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1950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一帶。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崩龍族)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崩龍」是他稱,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稱「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23、東鄉族

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肅省境內,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24、侗族

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魏晉以後,這些部落被泛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

25、獨龍族

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等。解放後根據本民族的願望,正名為獨龍族。現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河谷。本世紀中葉,獨龍族還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婦女還崇尚紋面的習俗。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即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

2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被稱為「歸化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俄羅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

27、哈尼族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哈尼族自稱很多,新中國成立後,統一稱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源遠流長。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數分布在甘肅阿克賽和青海等地。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⑹ 給10張民族服飾圖片,(高清)總結其特點分析其文化內涵

少數民族的服飾配件非常豐富,從頭、肩頸、胸、腰到背部、臀部均有相應配件,主要有帽、披肩、圍腰、背牌、胸兜、圍裙、綁腿、足服。第一節 頭服 頭服與頭飾體現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傳統、宗教習俗、審美心理和生存狀態。各民族間其他部位的服飾裝飾可能有相似之處,但頭飾一般不會相同。有的地區以頭飾作為一個民族或某民族支系的稱謂,如平頭哈尼、尖頭哈尼、紅頭瑤、大頭花腰傣、大頭苗等。 一、冠帽型:少數民族冠帽類型很多,尤其追求高帽危冠的效果 冕冠、長冠、通天冠、姑姑冠。苗族婦女的銀角冠、花藍瑤婦女飛檐式的銀冠以游牧為生的少數民族的冠帽特別華麗。由於這些民族自古以來過著流動的生活,財產多是便於隨身攜帶的金銀珠寶。他們的頭飾冠帽多以翡翠、瑪瑙、金銀鑲嵌而成。如蒙古族中的鄂爾多斯婦女戴的冠帽,可謂珠簾垂面、琳琅璀璨。

藏族婦女以戴「巴珠冠」為最高貴華麗,該冠用藤條編成支架,纏上紅呢條再綴滿珠寶金銀。不同地區的「巴珠冠」有不相同,拉薩地區的「巴珠冠」是羊角形,有的「巴珠冠」是半圓弓形。

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多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保安族、撒拉族、東鄉族,其男子頭戴小白帽,稱為號帽或回回帽,其形制是按〈古蘭經〉不露頭頂的教條製作的,有的帽子上還綉有文字。

南 方地區的少數民族帽式極為豐富多彩,如彝族的雞冠帽、白族的鳳凰帽,用兩片姑娘用兩片魚尾形的帽幫縫合成鳳凰鳥似的帽身,後帽檐有二寸來長、稍稍上翹的 「鳳尾」,前帽檐正中有用白銀鑲邊的帽花,帽花邊綴滿了玉石飾品,帽花上還插著一朵五彩絲綢花。 「鳳凰帽」是白族姑娘純潔美麗、機智勇敢的象徵。 哈尼族銀泡帽童帽是母親將祈求與希望匯集起來的精妙之作,常飾以銀幣、銀鈴、銀羅漢,以祈保佑兒童平安 二、巾帕型少數民族各族及同一族的各支系以巾帕包纏頭部,包頭式樣干差萬別,有的包纏、有的披搭、有的左包、有的右纏、有的包纏與披裹結合,加之包纏高矮、色彩不同,形成識別不同民族或同一族不同支系的標志。少數民族頭服的巾帕型分成包纏式和披搭式。

涼山彝族婦女頭頂瓦式方帕或綉花頭帕,上壓發辮固定。 1、包纏式用頭帕布包纏於頭上稱為包纏式,有的頭巾長達十餘米,短的也有兩三米長,樣式層出不窮並象徵著多種意義。貴州苗六枝特區棱嘎鄉長角苗對襟裙裝 毛南族花竹帽與一個幸福吉祥的愛情傳說有關,成為美滿婚戀象徵 .花腰傣的斗笠斜戴於前額,具有特殊的風韻第二節 頭飾 少數民族頭飾是指除了冠帽、巾帕之外佩帶在頭上發間的各種飾物,有的裝飾在發髻、辮子上;有的裝飾在冠帽巾帕上。 對襟裝有許多的類型:對襟披肩裝、對襟背牌裝、對襟背褡裝、交襟裝等苗族頭飾以銀質為主,如銀冠、銀角、銀梳都極為精美,苗族婦女頭飾所示由銀鳳雀組成的銀飾是丹寨短裙苗婦女的頭飾,銀鳳雀長尾上翹,銀花朵朵搖曳,充分表現了苗族少女婀娜多姿的神韻。第三節 圍腰 圍腰是上下裝相連接的過渡部分。在少數民族婦女服飾中不僅有使用功能,並且也有裝飾作用。有的成為她們身上裝飾最精美的部分。圍腰款式有多種多樣,分為滿襟圍腰和小圍腰. 滿襟圍腰:圍腰是胸復式的,上段圍腰頭系於脖頸處,中間有腰帶系於腰後,整個圍腰呈「凸」字形。一、南方少數民族圍腰 1、小圍腰圍腰因地區、年齡不同而多種多樣。大理地區的青年婦女多用藍、紅、黑等色布做成膝以上的小圍腰,下擺為幾何形花紋。老年婦女則系黑色的長圍腰,下擺邊沿多綉精緻花鳥卷草紋。系於腰間或遮於腹前的叫圍腰或圍裳。大圍腰長至膝下,與裙等長的叫圍裙。二、北方少數民族圍腰 北方少數民族以圍腰為衣飾的相對較少。概括簡練的紋樣,顯示了北方民族強悍鮮明的民族性格。第四節 肚兜貼身的胸腹式圍腰稱為「胸兜」、「肚兜」。第五節 腰部的裝飾物 以腰帶為主的各種腰飾(臀飾)在少數民族中頗為流行。一、北方少數民族腰帶服飾配件 少數民族服飾胸腰到背部、 臀部有配件 藏族以游牧為生,腰帶多以珠寶鑲飾,這同時也是為了在流動的生活中便於攜帶珠寶財物。二、南方少數民族腰帶 腰帶是女性點綴服裝色彩,塑造形體美的一個重要物件。苗族少女由母親用幾米長的黑色腰帶纏腰,然後再繫上圍腰和綉花腰帶。由於腰上纏有美麗的腰帶而被稱為 「花腰傣」的婦女,腰上要用多條腰帶纏腰,最外面是幾米長的織花帶,後腰上還要繫上一塊綴滿銀泡的三角形圍腰來遮住臀部,再用裝飾性的銀泡腰帶斜挎於腰部腰帶還承載著遠古圖騰崇拜的文化內涵哈尼族婦女以系腰帶頭表明婚姻狀況(中間兩人為少女,兩側為已婚、已育婦女)背部裝飾:佩帶在身上裝飾. 有生產工具、護身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品;各種佩刀、腰刀、弩弓等各種背篼、挎包、手提包、荷包、錢包、化裝包、香囊帶等;各種手帕、扇子、拂塵、傘以及背孩子用的背帶等。手臂裝飾:手鐲、戒指、指環;足服:古代鞋襪為足服,鞋襪和綁腿是少數民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蒙 古 族 女 布 靴蒙 古 族 男 子 布 靴
古道響鈴民族飾品批發網www.gubell.com專業從事民族服飾,民族飾品,民族工藝品,異域風情飾品批發。

⑺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是什麼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⑻ 要各民族的圖片,經典的,要能體現民族服飾的,代表性人物圖片也行,謝謝噠~還有越多越好~最好20張以上~

中國56個民族傳統服飾

⑼ 56民族服裝圖片

56個民族的服裝圖片如下:

1.柯爾克孜族、拉祜族等民族服飾:

(9)民族服裝女裝照片擴展閱讀:

《中國少數民族服裝》是中國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以及節慶禮儀場合穿用的民族服裝。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著裝,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

⑽ 求藏族民族服飾介紹以及圖片。有加分,,,

藏裝的基本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肥大。直線寬邊,色彩對比強烈。男女藏袍均習慣以粗紡厚毛呢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釘一個紐扣,或是用紅、藍、綠、雪青等色布做兩條飄帶,穿時結上。男式藏袍多為黑、白兩色,領圍、袖口、衣襟和底邊,鑲上色布或綢子底邊,古樸渾厚。夏天或勞動時,一般只穿左袖,右袖從後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兩袖束在腰間,古銅色的皮膚袒露於外,雄風凜凜,彪悍剛健。女式藏袍,分有袖和無袖的兩種,夏秋兩季的藏袍無袖。裡面多襯有紅、綠等色彩鮮艷的襯衣,襯衣翻領在外,衣袖要長於胳膊一至二倍,長出部分,平時捲起,舞蹈時放下,舒展飄逸,瀟灑自如。藏族的帽子式樣繁多,各地均有不同,拉薩等地以金寶頂帽為最多,用金絲或銀絲綉織圖案,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歡戴的民族帽。男女穿的藏靴,底高二寸,靴腰高至小腿以上,靴面用紅綠相間的毛呢裝飾,綉有圖案花紋。靴頭向上隆起。藏族男女喜歡佩飾。耳穿大環,手腕金銀,頂戴珠鏈,尤其是在腰間,男挎長劍,女佩腰刀,更顯得粗獷彪美。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熱點內容
大尺度女同性電影 發布:2024-04-28 18:01:47 瀏覽:795
快遞員和女主在樓梯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發布:2024-04-28 17:41:33 瀏覽:616
成電在線 發布:2024-04-28 17:32:28 瀏覽:464
兩個士兵在森林的電影 發布:2024-04-28 17:26:21 瀏覽:601
韓國片女主賣用品 發布:2024-04-28 17:20:21 瀏覽:79
韓國電影內情中字 發布:2024-04-28 17:09:00 瀏覽:718
印度泰國全裸電影 發布:2024-04-28 17:08:37 瀏覽:266
海賊王粵語劇場版 發布:2024-04-28 17:08:29 瀏覽:746
電影下載兆數小 發布:2024-04-28 17:08:07 瀏覽:672